科技賦能,數據驅動全面深化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
來源: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 時間:2022-11-12 瀏覽:12097次
科技賦能 數據驅動全面深化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落地見效,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按照證監會總體工作安排,定于2022年11月在全行業開展“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活動。通過開展“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活動,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經驗分享,繁榮行業金融科技生態,推動行業金融科技進步,營造行業金融科技創新氛圍。該篇為“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系列宣傳之一。
科技賦能 數據驅動全面深化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
歷經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框架已經形成,證券行業也逐漸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金融科技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隨著數字經濟活力不斷釋放,證券業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更加強烈,金融科技的作用和價值更加突顯。“十四五”以來,海通證券始終秉承“集團化、國際化、數字化”的發展戰略,以建設“數字海通2.0”為目標,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業務場景的深入應用,全面深化公司數字化轉型,努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樣板。
一、深化數字化轉型,應堅持規劃引領
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不可缺失。企業在研究制定科技規劃時,尤其要加強對國家和行業相關科技規劃的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高階指導。
一是從國家層面來看,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也把加快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合理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深化應用作為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任務。
二是從行業層面來看,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2022年接續出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從戰略全局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為新時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明確了方向和路徑。2021年10月,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正式發布了《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緊扣“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與“數據讓監管更加智慧”兩大主題,為新發展階段證券期貨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南,并將推進科技賦能與金融科技創新作為其中的重點方向。
三是從證券公司層面來看,各證券公司應以行業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引,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特點和條件稟賦,研究制定相應的科技發展規劃,而不是直接用行業科技發展規劃替代企業自身科技規劃。海通證券在2016年率先研究制定了五年科技發展規劃,為公司“十三五”科技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通過構建項目組織推動機制和綜合度量體系,確保了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成效。通過五年的推進,公司科技水平逐步實現了從行業“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領跑”的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數字基座。
二、深化數字化轉型,應堅持理念先行
推動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首要的是推動企業數字化理念的認知重塑,要推動建立全員數字素養,培育良好數字文化。只有理念到位,才能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確保數字化轉型的落地效果。
一是要建立長遠全局思維。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服務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科技是手段,數據是資產,推動企業提質增效是最終目的。因此,證券公司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時,不僅要關注眼前收益,更要關注中長期發展利益;不僅要關注局部領域,更要關注前中后臺全領域的數字化布局,最大程度實現數字化轉型和企業長遠全局發展相匹配。
二是要建立創新包容思維。數字化轉型追求原創性創新甚于模仿創新,以獲得跨越式的發展。這就要求主動擁抱變化、自我革新,以開拓和探索的精神改變現有模式。在堅持“零容忍”的總體要求下,行業和證券公司也要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在創新發展和安全穩定中謀求平衡。
三是要建立開放融合思維。在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的實現需要打破部門墻,樹立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部門的任務,更需要技術與業務的雙向融合才能有效推進的理念;在企業外部,隨著證券公司對科技投入的加大和科技能力的提升,要避免“拿來主義”和“閉門造車”兩個極端,要在堅持自主可控的基本前提下,加快融入生態,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四是要建立底線紅線思維。合規是紅線、安全是底線。證券公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密切關注金融科技的合規性問題,把握好金融科技創新的合規邊界,避免粗放式、低層次的盲目發展,要合理平衡科技創新同金融安全的關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將安全生產作為第一生命線,始終確保重要信息系統平穩運行,為業務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三、深化數字化轉型,應堅持綱舉目張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業務、數字化底座、保障機制等多方面綜合推進,而關鍵是構建數字化轉型的四梁八柱,從而綱舉目張,最終推動數字化轉型藍圖的全面實施。
一是構建敏捷高效組織架構。大部分證券公司都有比較完善的信息技術治理體系,為了強化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領導,往往會單獨設立相應的決策機構,比如數字化轉型辦公室、金融科技委員會等,但在執行層面仍然沿用現有的科技和業務部門架構,容易造成執行層面的沖突現象。海通證券則由信息技術治理委員會作為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轉型的統一決策機構,下設信息技術管理辦公室和數據治理工作辦公室,實現了數字化轉型與信息技術工作的有機結合。同時,優化了“一部兩中心一實驗室”的科技管理組織架構,將原有的信息技術管理部調整為金融科技部、軟件開發中心、數據中心、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四大職能部門,以推動科技管理、軟件研發、系統運維、科技創新向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二是深化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數字化轉型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需要圍繞業務場景的綜合技術運用,而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是基礎。為了提升對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控能力,海通證券建立了“一核心三平臺”的平臺化發展戰略,2017年在行業中率先啟動了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統的自主研發工作。該系統基于“分布式、全內存、高并發、低延遲”技術架構,支持靈活部署方式和水平擴展能力,快速迭代,交易穿透時延達到幾十微秒級,系統可靠性、并發度及交易性能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推動建立自主可控的移動端開發平臺、PC端開發平臺和管理類應用開發平臺,為更多應用系統構建統一、通用的底層技術平臺。
三是推動科技業務融合力度。數字化轉型本質是促進業務的轉型,因此,它不僅僅是科技部門的工作,更需要公司各業務條線共同參與、共同承擔數字能力的構建職責。為進一步推動業務與科技的雙向融合,海通證券試點在多個業務條線設置“業務科技融合團隊”。該團隊由業務和科技部門分別抽調人員組成,業務能力與技術素養兼備,能夠有效承擔業務與技術溝通的橋梁作用,帶動業務與科技協同發展,形成業務需求與解決方案的“適配器”,共同打造“科技團隊中最了解業務、業務團隊中最了解科技”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并且以促進“業務創新”為長期目標,通過對業務發展、技術創新、行業動態、客戶需求的洞察,推動業務模式的創新發展,進而成為公司構筑新一輪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
四是加強科技創新開放生態。各證券公司通過深化與同業、科技公司、科研機構等在科技發展、技術攻關、場景應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努力促進金融科技生態圈建設,推動全行業科技能力的發展。海通證券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使命,運用資本市場的專業能力和市場影響力,通過“投、融、保、研”聯動機制,抓住科創板、注冊制改革全面推進的市場機遇,與合作伙伴共同開辟金融科技新藍海,全力構建金融科技開放生態,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并通過聯合創新實驗室、產學研聯盟、產業基金孵化等形式,攜手產、學、研、用探索聯合創新之路,為各類新興技術在海通的研究、試驗和應用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
五是激發數據資產要素潛能。如何開展數據治理、更好地發揮數據價值是證券公司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而首要是實現對數據資產的準確分類分級。海通證券根據《證券期貨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引》,于2020年開展了數據分類分級研究,結合行業業務特點,從個人信息保護切入,構建了2大類5層級的分類框架、4層級的數據定級規則和定級調整規則、近1200項的經紀業務條線數據分類分級清單,探索建立了一套具有行業特色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體系,在行業率先形成了可落地的數據分類分級實踐范例。
四、深化數字化轉型,應堅持緊扣趨勢
當前,中國證券業合規風控管理日趨嚴格,財富管理轉型力度不斷加大,機構客戶交易占比穩步提升,衍生品業務快速發展,境內外業務聯動日益緊密,這些新情況、新趨勢都對證券公司數字化能力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挑戰,客觀上又促進了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深化和提速。
一是強化財富管理支持能力。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已形成行業共識,走出傳統通道型業務模式,以客戶為中心,以提升客戶體驗、強化產品銷售和增強投顧服務為核心的新模式正在加速形成。一方面,證券公司要全面優化交易和業務辦理線上化支持能力,以滿足客戶全天候、全渠道的服務要求,同時,不斷增強線上業務數字化運營能力,持續拓展線上入口流量、活躍度和客戶體驗;另一方面,證券公司要加快產品管理系統建設,構建從產品引入到銷售的全流程管理體系,打通業務端到端服務的全鏈條。
二是強化機構服務支持能力。隨著投資品類和配套制度的豐富和完善,資本市場涌現出更多元的交易機會和更復雜的投資模式,使得機構客戶對綜合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一方面,證券公司要強化自己的專業基因,依托自身基因做好通道、融資等服務,提升交易撮合能力;另一方面,證券公司也要能夠借助自身投行、研究、產品等業務線,加強資源的整合,圍繞資產配置、投資研究、交易服務等客戶的核心需求,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和一站式綜合服務,持續提升產品、服務的供給能力。
三是強化投行投資支持能力。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板塊的數字化轉型起步相對較晚,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戰略的不斷推進,尤其是科創板和注冊制的推出,加速推進了投行投資類業務數字化轉型進程。一方面,證券公司要通過底稿電子化來滿足行業對加強投行業務內部控制的要求,全面替代以紙質底稿和業務流程臺賬為主的傳統運營模式;另一方面,證券公司要以數字化手段實現對投行項目和私募股權類項目“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全覆蓋”的精細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在金融文檔審核、處理、防篡改等方面的能力,有效嵌入投行投資業務的日常運作環節,構建起“人+技術”的數字化投行新模式。
四是強化中后臺賦能支持能力。推動證券公司全面數字化轉型,應加快構建“小前臺、大中臺、強后臺”的新模式,尤其要加強中后臺數字化能力建設。在業務運營領域,證券公司要通過業務運營的流程再造,實現業務審核、業務處理、業務監控、業務復核等全流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在合規風險領域,證券公司要通過新技術的綜合運用,推動從事后向事中、事前的轉變,實現主要風險的科學計量、主動識別和有效處置;在數據治理領域,證券公司要以數字資產梳理和分類分級為基礎,構建數據分類管控、差異化服務的管理和技術體系,在夯實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持續提升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以充分釋放數據資產價值。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證券公司自身的模式也會不斷演進。證券公司根據聚焦的客戶群體與業務資本化程度不同,既有布局全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全周期綜合服務、以綜合平臺能力和科技能力打造競爭力的大型全能投行,也有深耕某類核心業務或聚焦某類特定客戶的精品投行,從而構建多層次、差異化的行業生態。證券公司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模式制定相應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共建行業健康發展的生態圈,共同擁抱轉型加速的數字化時代。
(作者簡介:毛宇星,理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官,兼任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科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和《上海信息化》理事會副理事長。)